化脓性骨髓炎是指骨膜、骨质、骨髓发生的化脓性感染。相当于中医学之“附骨疽”。
【组成】:骨碎补17克,生黄芪20克,党参20克,枸杞子2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菟丝子20克,肉桂10克,桂枝12克,五加皮17克,川续断17克,芡实12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红花10克,甘草3克。
【用法】:上方研成粉,装入胶囊内,分为7 等分,每日服1分,外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粉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
【组成】:大戟、芫花、甘草、甘遂、海藻各30克,麻油500毫升,黄丹250克。
【用法】:上方除黄丹外,浸入麻油5~7天后,入锅内慢火煎熬至药枯浮起为度,离火片刻去渣,然后将黄丹逐渐加入锅内,边加边搅,至乌黑漆亮,滴水成珠为度,摊于牛皮纸上待用。用时将膏药加热后,贴于患处,1日或隔日换药1次。
【主治】:骨髓炎急性期及一切痈疽未溃而肿胀疼痛者。
【来源】:山西省稷山县骨髓炎医院主任医师杨文水验方。

【用法】:上药研成细粉,过筛备用,每日20~30克,分2一3次温开水送服。若湿热蕴毒,症见中毒症状较明显者,方中去肉桂,加金银花、连翘、玄参、花粉、桃仁、甘草等,另煎送服;脾肾阳虚型以基本方加黄芪、当归、金银花、炮姜、桃仁、白芷、炙甘草等,另煎送服。
【编按】:方中药仅三味,以蜈蚣为主,配合治疗,具有温通解毒、扶正托里之功效。在内服治疗时可适当结合外治法,可用祛腐生肌之品。于氏治疗52例慢性骨髓炎,结果痊愈20例,显效16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4%。疗程最长321天,最短32天,平均86.8天[见:中医杂志,1983(12)]。
【主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症见患处长期溃疡,肉芽组织不新鲜,中心色暗,周围皮肤暗褐色,有少许稀薄分泌物,伴纳差倦息无力,睡眠欠佳,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黄芪、玄参各30克,土炒白术、土炒当归、茯苓、党参各15克,川牛膝、泽泻各9克,木瓜12克。
【编按】:本方系北京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所拟。由于长期溃疡、反复损耗气血,以致邪毒深陷,故方中诸药相配,共奏补益气血,利湿托毒外出、以达到治愈之目的(见:何春水,易之.精选千家妙方。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主治】:慢性骨髓炎;症见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史,局部肿、胀、痛、麻等或形成瘘管。
【方药】:金银花、熟地黄各20克,黄芪、野葡萄根各30克,鹿角片川芎、蚤休各10克,当归8克,补骨脂15克,白芷5克,炙甘草5克。
【编按】: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温肾填髓、活血散瘀之功效。曾治疗1位20岁男性患者,2年前右肩部出现红、肿痛感,经服抗生素愈,不久右前臂出现红肿,当地医院以疖肿而切开排脓,肌内注射青霉素,术后创面脓水外溢,久不收口。X线提示,右肱骨慢性骨髓炎,并见无效腔1个,沙粒样死骨2颗。以上方配合外用祛腐生肌的八仙丹药条、野灵膏,治疗40多天痊愈[见: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6)]。
-
2024-11-20
-
2024-11-04
-
2024-11-04
-
2024-11-04
-
2024-08-21
-
2024-08-20
-
2024-08-20
-
2024-07-23
-
2024-07-23
-
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