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对于偶尔出现心律不齐的检查结果,医生有时也会告知并非疾病所致,无须治疗。但很多人仍然会担心,甚至质疑为何身体出现异样却非疾病且无须治疗,那究竟该如何去看待心律不齐呢?
症状因类型及患者敏感度而异
心律失常的类型多种多样,按其发生原理,一般可以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继续细分后还可以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异位心律等数十种类型。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与类型、心功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及个人的敏感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绝大多数人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有些敏感的患者会有心慌、心悸等不适表现;较严重的患者有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或者直接猝死的情况。
非持续性心律不齐无须特殊治疗
并不是所有出现心律不齐症状的情况都是疾病,因为有些心律不齐是病理性的,而另一些则属于生理性症状,即正常代谢所致,并不存在任何的器質性病变,临床多见于身体健康者或功能性心脏疾病患者。心律不齐十分常见,可以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会出现,而这也并非都是疾病的表现。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心律不齐都需要通过临床治疗。
比如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在正常人群中均可出现,只要不是持续出现,均不用特殊治疗。另外,偶发的期前收缩(早搏),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也无须任何的药物治疗。
绝大多数的心律不齐并不可怕,但若出现症状加剧、难以抑制的趋势或自感心慌、胸闷、喘不上气等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以及心律不齐的具体类型、程度等,再确定相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如何区分病态与非病态的心律不齐
临床上,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判定,同时要结合一些辅助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来鉴别是否为病态性心律不齐。根据WHO发布的《临床心血管指南》明确要求,心律失常的诊断需要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提供重要依据。医生一般可根据发作时的心电图特点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针对有些间断发作的患者,很难用心电图记录到其发作的过程,则需要持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
发作间歇期的体检应着重于有无器质性疾病,如通过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均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另外,还要排除患者是否存在甲亢、电解质紊乱、贫血等非心脏病变。
体检查出心律不齐怎么办-天津体检中心
- 2024-08-21
- 2024-08-20
- 2024-08-20
- 2024-07-23
- 2024-07-23
- 2024-07-23
- 2024-07-10
- 2024-07-10
- 2024-07-10
- 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