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是周围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为多。表现为一段静脉闭塞,临床常有患处胀痛、触痛、牵扯痛等症状。本病属中医“脉痹”“晋脉"范畴。
【方药】:当归60g,丹参、连翘各30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2g,桃仁、红花、地龙、甘草各9g。属湿热瘀滞型佐以清热利湿药如萆薢、茯苓;属体虚瘀滞佐以补气养血药如黄芪、党参等随症加减。治疗期间要充分休息,肢体松软后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疗效】:治疗血栓性静脉炎50例,结果:临床治愈48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其中病程最长7年,1例口服35剂痊愈;病程最短6日,1例服3剂痊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
【方药】:益母草60g,生甘草、紫花地丁各30g,紫草、赤芍、牡丹皮各15g,生大黄5~10g,三七粉(吞)3g。热肿显著,舌质红、脉滑数,热偏重加生石膏60g,牛角片30g,柴胡15g;灼热肿痛已减退去紫花地丁、生大黄,可加生黄芪、茯苓皮各30g,上药共研末备用。
【用法】:每次6g,每日3次,口服;2周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急性血栓性静脉炎35例,亚急性25例。结果:疗效均较显著。患肢灼热肿痛症状5~10日基本消退。(当代著名老中医秘验单方,1993,5)
【方药】:赤芍40g,当归30g,丹参、红花各20g,甘草10g。舌质红,局部索条红肿热痛明显加玄参、金银花各30g,生地黄、牡丹皮各15g;索条肿硬不消加王不留行50g,桃仁20g,夏枯草10g;湿热加黄柏、苍术各2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病情好转予活血丸以巩固疗效;外伤者内服散瘀丸。配合局部用药:急性红肿热痛用如意金黄散水调敷局部,每日1次。慢性条索肿硬不消,用芒硝、蒲公英各50g,黄柏30g,开水冲后热敷局部,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
【疗效】:治疗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50例。结果:治愈35例,显效10例,好转5例。疗程1个月17例,2个月24例,3个月9例。(新中医,1986, 3)
【方药】:金银花30g,当归15g,桃仁12g,大黄10g,桂枝、芒硝、炙甘草各6g。湿热瘀滞去桂枝加白茅根30g,木通6g;气滞血瘀加鸡血藤15g,川芎10g,木香5g;痛甚加延胡索10g,三七(冲服)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7日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78例。结果:痊愈66例,好转11例,无效1例。(陕西中医,1989, 7)
【方药】:芒硝、蒲公英各50克,独活、黄柏各30克。
【用法】:外用药;上药用开水冲后熏洗患处,并用毛巾蘸湿后热敷局部,每日2次或3次,每次半小时。
【编按】: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用。据报道治疗50例患者,以本方外敷治疗为主。配合内服活血化瘀之剂。结果治愈33例,索条状肿硬及凹陷沟全部消失;显效8例,索条状肿硬消失,按之稍有凹陷沟;好转9例,索条状肿硬.疼痛明显减轻[见:辽宁中医杂志,1987(5)]。
【方药】:苍术、黄柏各15克,当归、水蛭、薏苡仁、黄芪各30克,玄参、金银花各20克,全蝎10克,蜈蚣3条,甘草5克。
【用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10分钟过滤,再加水500毫升,煎15分钟过滤,三煎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过滤;三煎滤液混匀,约10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
【编按】:本方有清热燥湿 、活血解毒的功效。据报道治疗43例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愈26例,显著好转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5%。疗程最短16天,最长200天,平均63天,平均服药57.6剂。同时观察了治疗前后的甲皱微循环变化,与健康人作了对照,表明本方具有消除血栓、扩张血管、消除炎症促进微循环的作用[见: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4)]。
【方药】:当归30克,丹参、连翘、蒲公英、地丁各20克,桃仁、红花、地龙各15克,甘草10克。
【编按】:本方不仅清热解毒,而且活血化瘀,以通为主;气血得行,经脉得通,血脉流畅,瘀热自除。活血化瘀药物具有祛瘀生新功能,能改变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对于恢复血管内膜病变、改善瘀血等都具有肯定意义[见:中医药学报,1983(1)]。
-
2024-11-20
-
2024-11-04
-
2024-11-04
-
2024-11-04
-
2024-08-21
-
2024-08-20
-
2024-08-20
-
2024-07-23
-
2024-07-23
-
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