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印象中,肺癌就是和吸烟有关,不吸烟为什么也会得肺癌?
天津体检专家张卿说到,吸烟确实是引发肺癌的确切原因,但肺癌并不是“吸烟癌”,它们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
我国女性肺癌患者上升,她们都不吸烟,但绝大多数是肺腺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经做过两项临床研究,一个是从2013年8月一2014年8月在上海市闵行区几个社区对11332名参与者进行低剂量CT筛查。另一个临床研究是2012~2018年通过低剂量CT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6家医院的8392名医院员工进行的定期健康检查以及韩国首尔国立大学Bundang 医院的数据。这些研究都发现,非高危人群的肺癌发病率并不低,如非吸烟者的检出率比吸烟者高,女性的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等。日本与韩国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所以,我们说,至少在亚洲,非高危人群肺癌高发的程度需要引起重视,要给予妥当的预防和筛查。
怎样对非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的筛查
天津体检中心专家刘明说到,对非高危人群筛查,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做CT检查的频次,通过审慎而规范的随访,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伤害。所以我们提出,用最少的CT检查次数、最合理的CT检查间隔时间,达到早期筛查出肺癌的目的。
我们的第一个建议是:将第一次低剂量CT检查的时间提前到30岁左右。
30岁是所有肺癌研究的起点,将第一次低剂量CT检查时间提前到30岁,目的是尽早发现早期肺癌,以便为后续制定筛查计划做好量化铺垫。也就是说,这次的检查结果将成为以后筛查、随访甚至复查的基准和证据。
非高危人群的肺癌和高危人群的肺癌最大的区别在于肿瘤人群的年轻化和肿瘤发展的惰性化,所以进行第一次CT检查的时间提前,能够保证覆盖范围更广。
同时要强调的是,必须把握好度,就是CT检查的频次。现在有的单位把包括CT在内的体检当成“福利”送给员工去做,每年完成1次,有些人因为“疑病、恐癌”反复不停地进行CT检查……这些行为既不正确,也不科学,既严重浪费了医疗资源,让真正需要检查的人排队等待,也影响自己的健康。因为,过多的辐射会造成辐射剂量蓄积和不可逆转的伤害。临床上,我们遇到许多初诊患者,频繁做CT检查,比如2周内做过3次CT(1次体检CT,2次不同医院CT),有的CT可能还是增强的。
我们建议将第一次低剂量CT检查时间提前到30岁左右,也是因为年轻人罹患肺癌常常被忽视,一般发现时就是晚期了,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非高危人群肺癌的筛查和预防
- 2024-11-20
- 2024-11-04
- 2024-11-04
- 2024-11-04
- 2024-08-21
- 2024-08-20
- 2024-08-20
- 2024-07-23
- 2024-07-23
- 2024-07-23